以下为论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3975
尊重学生主体,开展创新教育 [摘要]创新教育是指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现代化的要求,教育者通过启发、引导受教育者内在的教育需求,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规范各种教育活动,从而把他们培养成为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社会主体。它的核心是强调承认并尊重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开展创新教育,以促进他们主体性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主体 创新 发展 如何在小学数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引导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数学,是当前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大课题。实施创新教育,就是创设自由、和谐、开放、民主的学习氛围,把学生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合作、探索的情境中,获取基础知识和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创新能力。 一、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条件 1.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学习发展的目标承载,所以只有把学生放在生动活泼的主动发展的位置上,才能让他们更好地发展;也就是说要使教育卓有成效,就必须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的主体发展是以学习活动为中介的,学生只有积极投身于各种活动之中,其主体性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主要表现为学生的自主参与程度和学生在活动中的地位及由此产生的对活动的态度。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