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论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4817
小学生语文预习习惯培养研究 【摘要】:预习,即课前的自学。指在教师讲课之前,学生先独立地阅读新课内容,初步理解内容,做好上课接受新知识的准备过程。对小学生语文学习来说,除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外,很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和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本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强调预习的重要性。第二部分列举学生预习中存在的问题,并主要从老师的方面来分析原因。第三部分,提出小学生语文预习的指导策略。本文主要是通过分析研究目前小学生语文预习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指导策略,来培养小学生主动预习的习惯。 【关键词】 小学生 语文 预习 能力 策略 一 小学语文预习的重要性 1、预习的含义及要求 语文预习是学生在新授课前按一定的学习要求对语文新教材或新课文作自我学习的活动,对即将要上的教学内容进行阅读,了解其大概,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于掌握听课的主动权。预习就是在看的过程中,找出哪些地方看得懂,哪些地方看不懂,哪些地方感到困难,哪些地方觉得有问题。 平时,许多同学一听老师说要预习,就把课文看了一遍了事,他们认为这就是预习了。那么这算不算预习呢?我想,这仅仅是预习的一个步骤,但还不够。那么到底怎样才算是预习呢?怎样预习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呢?首先,阅读。阅读就是根据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或自读提示,阅读文本教材,阅读课文的注释,这样,我们就对课文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和全面的了解,这就有利于我们日后对课文进行纵深的阅读理解。其次,查阅。要求我们根据提示、课文及练习题进行思考。如提示的内容是否真懂了,文章主题的概括、层次的划分、段意的归纳、句子的理解等问题能否解决,课后习题是否能够回答等。当同学们阅读课文的时候,可以带着问题(课文后面的练习题)进行阅读,看到课文中有问题的答案就直接在书上划出来,并做必要的眉批。同时也可以将你认为作者写得比较好的地方,或你认为有疑问的地方,在书的边角上做记号,如,不懂之处用“?”,重点之处用“△”等符号。这样,当老师在讲解课文的时候,同学们也就容易心领神会。特别是一些关键的、生动的词语。这样,在自己的赏析下,再经老师课上的点拨,领会就更快了,理解就会更加深入。最后,笔记。在前面阅读、查阅、思考的三个环节中做好笔记。古人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说法,强调的就是动笔对读书的重要性。而实践证明,做笔记对语文预习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2、预习对于小学语文学习的重要性 ⑴预习是有准备的学,有利于提高当堂听课效率。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工人建房要备料,农民耕作要备耕,军队打仗要备战,学语文也是如此。教师讲课要备课,学生上课更要备学,这也就是预习。其主要任务是复习、巩固有关的旧知识,初步感知新教材,找出新内容的疑难点,为学习新知识扫清障碍做好准备。叶圣陶先生说过:“练习阅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