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论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3358
浅谈如何发挥家访的最大效力 [摘 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教育的成功来源于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积极合力。而家校合作的形式之一----家访就是保证这种合作有效的纽带。现在,很多学校都非常重视家访这样沟通的形式。但是,如果要让家访走的不是形式主义,能够发挥它的实效性,发挥它最大的效力,就必须做好家访的“三步曲”:做好家访前期准备;与家长探讨教育心得;做好家访后续工作。 [关键词] 家访 沟通 探讨 反刍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教育的成功来源于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积极合力。而家校合作的形式之一----家访就是保证这种合作有效的方式之一。通过家访可以获得许多第一手育人资料,比如学生真实的个性,家庭背景,家长的希望、要求以及教育方法等等,更有利于老师发挥家长的合力对孩子进行有效的教育。在多次的家访体验中,笔者发现要实现一次有效的家访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需要做好以下实在的家访功课。 像备课一样精心,做好家访的前期准备工作。 大多数老师在家访之前对于家访对象的选择上还是比较重视的,一般来说比较具有特点的学生,或者相对意义上而言的学困生都是老师家访的首选对象。但是,接下来老师们却常常容易忽略家访前期的准备工作。想要通过家访实现哪些方面的沟通?达成哪些方面的共识?获得哪些方面的了解?老师们对于这一系列的家访目标在家访之前的认识还是比较含糊的。家访对于大多数老师来说更多的是临场发挥。但是,笔者却认为倘若教师在家访之前没有如上课一样做好前期“备课”的充分准备,那么家访就极有可能落入走走过场的“形式主义歧途”。 首先,在家访之前,教师有必要对已确定的家访学生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班主任的家访从表面上看来只是某个老师的个体行为,但其实这个家访行动却是学校教师的代表出场;另外,根据笔者以往的经验所得,家长对于从班主任处获得的各任课老师的评价需求是非常迫切的。因此笔者认为班主任在家访之前与各任课老师对家访学生的情况进行小小的会谈和情况的汇总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就能够尽量保证班主任与家长交流的情况是比较全面的、客观的,具有针对性的。 其次,在与相关教师沟通之后,班主任最好先书面列出该生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尤其对于学生不足的地方能够进行深入的分析,并且列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之所以提出这样的建议,不仅笔者本身,笔者在与同行沟通过程中也发现,虽然对于被家访的学生存在的不足具有比较清楚的认识,但是由于在家访的前期未做深入的思考,因此在与家长交流过程中常常只停留在传达问题的浅层性的交流上,而对于如何更好地引导家长与教师互相配合帮助学生改正不足之处却常常不能获得深入性的交流。 在做好以上的前期工作后,教师的家访目的以及与家长沟通的重点也基本上明朗了。但是,在这个时候教师的前期准备工作最好做得再细致些。比如说在家访前的一段时间教师最好能够对被家访的学生进行“生活观察”,如果可以的话还可以撰写观察日记。在家访中,笔者发现教师对于学生的“叙事故事”更能够吸引家长;更能够与家长进行教育方面切实的探讨;也常常更容易让家长感动于老师对学生的细致关爱。 二、像朋友一样友好,与家长共同探讨教育心得。 在家访过程中,笔者总结了几种家长的表现:有些家长对于教师的来访客套有加、必恭必敬,无论教师说什么他都在“附和”,等教师家访完毕之后就发现这次家访其实只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而有些家长一见教师上门如获救星,滔滔不绝地倾诉如何如何地对自己孩子的表现无可奈何,这样的家访通常又变成家长一个人的“控诉会”;还有一些家长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