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论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3220
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研究 摘要:小学是学生进入正规学习的第一步,学习的好坏除了内在智力因素外,外在因素主要由学生的学习习惯决定。在智力相当的情况下,学习习惯决定学习成绩。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从小抓起,特别是小学。小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靠教师的思想教育和教师在学习活动中的良好引导。 关键词:学习习惯 个性思维 培养 美国杰克.霍吉说“行为变成了习惯,习惯养成了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培根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可见,习惯在人的一生中占有多么重要的地位。小学是孩子进入正规教育的第一步,是人们学习生涯的起步。而学习习惯是决定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的关键,因此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生涯至关重要。 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仅靠小学生自己,难于形成,甚至有可能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因此小学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引导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杜绝或改正不良的学习习惯。 一、学习习惯的特性 “习惯”是一个人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难于改变的行为或倾向。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养成的语言、思维、行为等生活方式。学习习惯是学生在自主学习和教师教导之下养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发展为个体一种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倾向,对学习效果有着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 学习习惯的主题是学生,是具有自己个性思维的个体,因此,学习习惯具有自己的独特性: (1)形成的后天性 ,非先天遗传素质。是一种自觉、主动、持久、稳定的学习行为方式, 是一种后天获得的条件反射。 (2)活动的参与性。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就必须使学生主体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 在活动中反复训练使之逐渐趋于自动化。 (3) 表现的情境性。养成了某种学习习惯后, 一旦到了那种场合, 这种学习习惯就会自然地表现出来; (4) 价值的内在性。学习习惯是一个人个性心理特征的主要标志。不作外部表现, 他人无法直接观察到某种学习习惯的每一个细节; (5) 定型的稳固性。亚里士多德说“习惯实际上已成为天性的一部分”。故学习习惯形成以后, 有时不需要要求, 即使遇上困难也能自觉克服。 二、小学生学习习惯的一般表现 目前小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着许多不良的学习习惯。 (1)学习无计划,作息无规律,回家不预习,课前不准备,上课不专心,东张西望,学习马虎、不举手发言,不交流讨论,不练习思考;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50元)